



近日,中国电科5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点及一年来履职经历,发出铿锵有力的“电科声音”,并接受央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等中央主流媒体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20所所长张修社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他认为,科技创新是助推产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源头活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价值的落脚点,为科技创新搭建应用舞台、明确需求方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希望科研院所能够持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战略能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技术研发,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电科博微党委书记、董事长,38所所长张成伟关注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针对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安全发展,他希望国家层面出台有关低空安全的标准体系和系列政策,支持低空安全重大专项的立项,解决低空安全的技术问题。同时,他还希望成立和建立国家级层面的低空安全测试验证基地,以全面验证低空经济的安全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副院长、49所所长郭宏伟聚焦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通“四链”融合,他建议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依托大学大所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撑新技术转化、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形成,打造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强人才链,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纳入“十五五”规划重要遵循。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高级技师夏立履职一年间,通过创新工作室,打通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壁垒,让更多的年轻技能人才能够接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科技创新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夏立持续关注高技能人才培养。就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产学融合,他建议,推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向职业院校开放,建立多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
同样作为技能人才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电科博微焊工、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黄春燕最关心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她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备受鼓舞。在生产一线中,黄春燕发现当前不少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技术传承延续性不够,她期望能有更多有志青年走进基层生产一线,练就过硬本领,成为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科高级专家徐晋多年来一直关注电子信息科技方面的发展。他关注到,当前低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实地调研,他发现,各地在先行先试原则下开展的低空经济活动,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他认为,应根据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要求,最终形成国家低空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目标。他建议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等经济活动密集地区,试点开展低空飞行跨区域一体化管理,更好助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科32所副总工程师兼航天产品部主任施华君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他希望,军工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予以重点关注。他建议,主管部委及各方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政策融合为支撑,开创军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局面。